裂纹和温度对 FGM 板自由振动的影响 杂谈天下

裂纹和温度对 FGM 板自由振动的影响

根据对称抛物线函数,研究了具有非线性变厚度的含裂纹的梯度材料(FGM)板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振动参数,本文的公式是根据三阶剪切变形理论和破坏力学中的相场理论开发的。将本方法的结果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以进行验证。根据裂纹长度、裂纹角度、板长比、温度、体积分数指数和边界条件等各种参数计算板的自由振动频率。此外,还研究了板边缘和对称抛物线厚度形状对 FGM 板固有频率的影响。 图1 具有不同厚度的含裂纹FGM 板 图2 热环境下裂纹对FGM 板频率的影响
阅读全文
非线性橡胶类材料层状结构裂纹扩展的相场和内聚区组合模型方法 科研基地

非线性橡胶类材料层状结构裂纹扩展的相场和内聚区组合模型方法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对具有分层排列的结构部件进行优化。本研究的主要重点是分析薄层-柔性基板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破坏机制:裂纹在层间扩展、界面分层和混合模式机制。针对超弹性材料提出的相场(PF)方法,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了其在模拟复合材料力学响应和裂纹扩展机制方面的能力。PF方法已经捕捉到了具有不匹配性能的双层复合材料在界面处裂纹扩展和分层之间的竞争,如橡胶基板上的金属或陶瓷层,该框架进一步丰富了内聚区域模型(CZM)方法来模拟不完美界面。耦合方法的好处可以被注意到,特别是对于混合模式的失效模式,这种失效机制的组合是成功捕获的。 图1 在 λ = 0.4 卸载和重新加载的 Tvergaard 内聚定律 图2 顶层有缺口的双层矩形板的(a)几何条件;(b)边界条件 图3 薄层厚度t = 2 mm和杨氏模量比E1/E2 = 1的系统裂纹扩展
阅读全文
模拟固体断裂和尺寸效应的模型缩放法:内聚区,弥散裂缝带,相场模型 科研基地

模拟固体断裂和尺寸效应的模型缩放法:内聚区,弥散裂缝带,相场模型

尽管有许多值得注意的贡献,但任意裂缝构型的计算建模,特别是准脆性固体中尺寸效应的量化,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型缩放方法来模拟固体中的裂缝和尺寸效应。它只采用几何变换关系,因此适用于任何材料断裂模型。考虑了常用的内聚区模型、弥散裂纹模型和相场内聚区模型。由于在公式中加入了几何缩放因子,所得到的缩放模型能够通过参考结构的参数数值模拟来预测一系列几何相似结构的能量尺寸效应。三种模型的一维分析结果与未缩放模型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缩放方法。由于缩放相场内聚区模型(PF-CZM)不依赖于网格离散化且对长度尺度不敏感,因此该模型被用于混凝土和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准试验,其中混凝土和冰具有模式I和混合I+II破坏模式。数值结果表明,由于基于强度的裂纹成核准则、基于能量的裂纹扩展准则和基于变分原理的路径选择器以及几何缩放因子都被纳入到一个独立的框架中,缩放PF-CZM既能预测预裂纹准脆性结构的II型尺寸效应规律,也能预测完整准脆结构的I型尺寸效应规律。此外,在大尺寸范围的几何相似结构的数值建模中,如空间离散化、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输出数据的后处理等繁琐的人工操作,只需在参考结构上执行一次。这些优点使得比例PF-CZM在准脆性结构的尺寸效应量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图1 线性软化的内聚区模型和弥散裂纹模型 图2 软化曲线和PF-CZM拟合
阅读全文

为什么国内工厂会选择昂贵的国外设备?

沉睡的中国制造业,是时候该醒了!我们的国家是强悍的!但是强悍的背后也引人深思,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有些根本性的东西却大幅度落后于人。就拿制造业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的实业根基,表面上看起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外行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造不出来的,制造业一派繁荣。但透过表面去看实质,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大多数领域,只要涉及到有难度的核心技术,几乎都被国外技术垄断,这是一种表面繁荣背后的行业危机。 走进国内那些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领先工厂,可以看到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品牌设备,大到机床设备,再到软件、材料、刀具、工具等,有几样不是国外品牌?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如此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的确令人心寒。 ▌ 为什么国内工厂会选择昂贵的国外设备? 工厂购买设备绝不会像通用消费品行业那样有追求奢侈品的倾向。制造业是务实的行业,生产零部件追求的是加工精度、效率、品质、稳定性等各种实实在在的指标。 国内的机床设备以中低端为主,这些机床的加工性能与稳定性相比国外机床有较大的差距,要么加工精度不够,要么效率偏低或者故障率较高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工厂比拼的是谁的生产更有竞争力,他们宁肯花更多的钱去买进口品牌的机床,也不愿意为了省钱留下隐患。毋庸置疑,当国内的工厂发展到有一定实力的时候,必然会选择进口品牌的机床。 比如,国内制造CNC加工中心的厂家有一大堆,一台机床也就十几万,在低端制造业中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而瑞士、德国、日本制造的CNC加工中心动辄上百万,几百万也不在话下,他们却成了行业的香饽饽。 机床设备行业是用实际结果来说话的一个行业,国产设备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差距,不要刚搞了一点技术就夸下海口赶超了国外,机床设备行业不是靠大肆吹嘘,或者靠政府去引导就可以占领市场的,市场的选择是理性的。 国人对国产机床的不信任,只能说明国产设备的赶超之路还很漫长! ▌ 自己造不出来,用钱买回来不也很好吗? 有些观点认为,中国人有钱,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我们造不好机床就不要费劲去折腾,直接拿来主义不是挺好吗?老外这不还求着我们买他们的机床。 如果是我们自己能制造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去制造可以说是一种本事。但是,这些高端精密机床设备我们制造不出来,就只能受制于人,老外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甚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事实上,一个国家所有的物品都是通过制造业实实在在造出来的。而我们的制造工厂却把大部分赚的钱都用来购买进口设备,工厂始终处于买设备的循环,新买的设备用几年又得买新设备,不买就会失去竞争力,只能把赚的钱又用来买设备,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是在老老实实地给老外打工。政府当然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稳收交易税金,而制造业劳动创造的绝大部分价值让给了老外。国人用着高端的设备,赚着低廉的薪水,这也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国外的品牌机床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各种核心技术被高度集成与加密,最终对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低,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对于基础工艺本身就掌握得不好的国内装备业,这种智能趋势会使国内的技术人才越来越不掌握真正的工艺技术,这也会使国外品牌机床设备在中国形成越来越强的垄断地位。 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机床设备产业的地位关系到国家安全。现在风靡中国的工业4.0,机床核心技术全是国外的,这些机床一旦互联了,国家的军工、航空航天等制造就没有什么机密可言了,人家可以在远程控制的情况下,一个指令就可以让你的超级工厂立刻成为一堆不能使用的废铁。 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依赖,花出去的不仅是钱,更多的是会导致在这个圈子里越陷越深! ▌ 为什么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会落后于人? 中国人的智慧是很牛的,这地球人都知道,只要哪个事情来钱快还不用出力,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会有无数的人去琢磨。中国的房地产多厉害,制造业人纷纷吐槽“炒房兴邦,实业误国”,你看雄安新政一出来,房子就抢疯了....反正,肯定不会有人去抢着搞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完全不同于房地产、娱乐业、互联网,绝不是可以靠一个创意就能大获成功的,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琢磨、探索、验证、积累的产业,来不得半点浮躁。机床设备核心技术的研发,没有上十年的潜心研究,不太可能会有实质性的成效。 要造出好的机床设备,需要一大批在各自岗位上潜心钻研、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终身奋斗的技术人员。只有透彻掌握核心技术并持续地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制造出卓越的设备。 说起来容易,但我们去国内的机床厂家看看,现在搞技术的研发人员、工程师们都很现实,他们要买房、要养家糊口,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拿着并不高的工资,就算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到头来的结果还是买不起房,被生活压力弄得心力交瘁,又怎能静下心来搞研发呢?在机床企业,搞技术的收入比不上搞销售、搞管理的,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认为搞技术是没有前途的,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转型去做销售或做管理,后面再出去办个公司代理机床,或者东拼西凑复制点技术也开始造机床。 再来看看那些机床企业的老板,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还能不能生存下去。机床不好卖,还养着一大帮人,谁还往里烧钱大搞研发?看着国外那些牛逼的设备,已经感觉到永无出头之日,企业能赚点钱就先赚点。看着如日中天的房地产业,不得不感叹选错了行业,骨子里虽然流的是制造业的血,但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放弃。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国能制造出好的机床设备吗?它折射出来的是全社会的浮躁与价值取向问题! ▌ 弘扬工匠精神,呼吁振兴实业有用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制造业开始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工匠精神”成为热词,“振兴实业”成为热点,国内掀起了“中国制造2025”的热潮,想必国家领导一定通过各种官方报道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百花齐放的大好春天!时间是最好的验金石,这些政策、弘扬、呼吁真的接地气了吗?我们需要去检验实际的结果!如果捧红了几位大国工匠,他们却成为了不再搞技术的红人;如果呼吁为实业代言,却成了吹嘘某某技术已超过国外水平;如果“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风向标,是引进了一大堆国外智能设备;如果政府对制造业的扶持,扶出了更多的低端制造;如果烧国家巨资搞出的核心技术,却成为了市场唾骂的品牌….我们相信国家层面对制造业的政策与方针是英明的,弘扬与呼吁的东西都是很好的!但是,有没有执行到位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深入市场一定不知道制造业的真实情况,多去民间听听普遍的、真实的声音,去看看我们工匠的待遇提升了没有?福利提升了没有?还有多少人愿意干工匠?制造企业的日子好过吗?制造企业有能力能给工匠提升待遇吗?.....制造业才是根本! 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庞大的劳动力、 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的资本。然而现今,关于外资是否正从中国撤离的话题,正引发激烈的争论。中国外贸的决战是否已经开始?不仅仅是我们的设备让外国设备占领,外资是否正从中国撤离的话题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究竟为什么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究竟是谁抢了中国人的工作? 第一,中国的生产成本高了。 近年广东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续上扬,税收优惠的力度减小,外资在华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在用工成本涨势惊人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的工资增速却未曾降低,多个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这代表着外资在华能捞到的油水越发稀薄了。 第二,对外资政策准入门槛提高,优惠政策取消。 中国许多地区都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 第三,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 由于货币量化宽松,导致物价上涨,又反作用于食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中国劳动力没那么物美价廉了。 第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除了以上原因外,也有部分外企自身经营不善,转型不及时才被迫退出中国,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因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而退出中国市场的外企,也大有存在。谁都不想失业,但未来的风险难以预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得好好想想,如果突然一天失业了,该怎么办?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制造业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如果一个国家制造业出现问题,创造财富的机器将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制造业才是一棵树的根,制造业才是国家的根本。而美国毫无疑问正在回归制造业,曹德旺被“出走”,令人忧心忡忡。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比如最近媒体热议的税费过高的问题。我们比较一下全世界的税率,中国的所得税加上增值税 ,税率达百分之三四十。排第二的美国是35%,现在要降到15%了。美国这次大幅减税不只给中国,给全世界都带来了重大冲击。因此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去年底决定,将英国的公司税从20%降到17%。德国、法国也对美国提出抗议,这种减税方法会使它们的企业受到重创。曹德旺也好,郭台铭也好,都不去欧洲设厂而去美国,因此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对手。拿税负数据来说:社保在工资中的占比,中国是40%,美国是15%;宏观税负,中国是38%,美国是25%;企业所得税,中国是25%,美国是15%;增值税,中国是17%,美国是0。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未来应该将国家的最多的资源、最大的力量跟所有的精力投放在制造业的发展上。制造业才是立国的根本,才是中国能够走出经济下行压力的唯一良方。
阅读全文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通知

该中心为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公益二类,正司级。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22〕5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为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公益二类,正司级。主要职责是:承担有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技术审查与咨询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问题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核定财政补助事业编制52名,其中领导职数1正3副(含党组织领导职数1名)。   同时,撤销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核销其8名经费自理事业编制。   特此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2年2月14日
阅读全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21世纪中心于2021年12月17至23日组织开展了“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2021年“揭榜挂帅”项目首轮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7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 组1 海上遇险目标立体搜寻 指南方向:1 海上遇险目标立体搜寻与高清晰观测关键技术 序号专家姓名所在单位1吴嘉平浙江大学2肖克平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3谢群威交通运输部4柳邦声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5杨神化集美大学6王明年西南交通大学7周国平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专项联系方式:010-58884875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22-01-10
阅读全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 2021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青海省科技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部省联动”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整合优势创新团队,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填写申报书。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从指南发布日到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申报书应包括相关协议和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申报书须经过相关单位推荐。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科管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受理申报书并组织答辩评审。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关键节点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由青海省科技厅作为项目推荐部门组织申报。 推荐单位应根据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 三、申报资格要求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项目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2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项目管理改革举措关于技术就绪度(TRL)管理。 针对技术体系清晰、定量考核指标明确的相关任务方向,“十四五”期间,重点研发计划探索实行技术就绪度管理。相关申报指南中将明确技术就绪度要求,并在后续的评审立项、考核评估中纳入技术就绪度指标,科学设定里程碑考核节点,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和风险,确保成果高质量产出。鼓励其他技术开发类项目积极开展探索。 五、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专业机构可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2021年12月15日8:00至2022年2月8日16:00。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2年2月10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 业务咨询电话: “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21/58884848
阅读全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创新 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21〕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相关要求,现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优势创新团队,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 3. 重大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科管系统统一报送。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受理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立项评审程序,择期重新研究。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答辩评审。答辩评审可采用视频答辩方式评审。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原则上只支持1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关键节点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5. 港澳科研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单位名单在国科管系统上公开发布。 三、申报资格要求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名单见附件2)。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 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牵头申报青年科学家项目及其他项目(课题),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原则上不再组织预算评估,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好服务于重大项目总体目标实现。 4.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5.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项目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6. 参与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项目(课题)。 7.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大项目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8.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9.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论证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可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10月9日8:00至2021年11月8日16:00。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1年11月12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 业务咨询电话:010-88225164,010-88225177。
阅读全文

“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于2021年8月6日-12日组织开展了专项2021年度指南项目首轮评审工作。本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33人。根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组1 勘探组指南方向:8.1战略性矿产勘探开发利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青年科学家项目)勘探方向 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常向阳广州大学2钮凤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卢学强南开大学4彭 渤湖南师范大学5张建民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朱云鹤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7翟刚毅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8孙永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9高 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10曹建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11丁 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2王多云北京师范大学13梅升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14代世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5陈正国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16印兴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7郭庆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组2 选矿组指南方向:8.1战略性矿产勘探开发利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青年科学家项目)选矿方向 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王方汉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2李晓安辽宁科技大学3戴子林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4杨任新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程卫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6管则皋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7陈述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8李丽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周松林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10刘 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组3 冶金组指南方向:8.1战略性矿产勘探开发利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青年科学家项目)冶金方向 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朱立光华北理工大学2黄庆学太原理工大学3于月光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袁 林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5马少健广西大学6杨忠民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21-08-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