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登录
  • 关于我们
  • 随机浏览
  • 热门标签
  • 文章归档
  • 文章更新
  • 联系我们

极客学术

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

×
MENU
  • 首页
  • 科研资讯
    • 项目信息
    • 机构动态
    • 设施仪器
    • 政策制度
    • 科学传播
    • 人才奖励
    • 科教资金
    • 科研基地
  • 科研站库
    • 科研机构
    • 学术文献
    • 设施仪器
    • 基金人才
    • 科学传播
    • 学术工具
    • 科研软件
    • 科研数据
    • 科研社交
  • 科研助手
    • 工具文档
    • 经验分享
    • 学术文献
  • 杂谈天下
  • 学术导航
  • 专题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科技基地设施
    •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省部级和行业项目
    • 科技统计年报分析
    • 中科院机构与项目
    • 大科学计划与工程
    • 科技政策思想管理
    • 科研项目一周要闻
    • 科技政策精选汇总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科技论文在线摘录
    • 十四五科技规划汇
首页 hdpaii发表的文章
关于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学术文献

关于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
12月28日 学术文献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分子动力学教程】结合自由能计算(MM/PB(GB)SA) 学术文献

【分子动力学教程】结合自由能计算(MM/PB(GB)SA)

用途 采用MM/PB(GB)SA方法对常规分子动力学轨迹进行结合自由能计算和能量分解,暂不支持计算熵、不支持膜蛋白。 预备知识 MM/PB(GB)SA 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热力学积分(T...
12月2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分子动力学教程】处理Amber轨迹 学术文献

【分子动力学教程】处理Amber轨迹

用途 处理Amber分子动力学轨迹,方便后续分析。功能包括:轨迹合并、采样、重设时间、截取部分原子、删除水和离子、成像居中和构象叠合。 预备知识 成像居中 对于包含盒子信息、采用显式溶剂模型和周期性边...
12月2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分析Amber轨迹(一) 科研站库

分析Amber轨迹(一)

用途 分析Amber分子动力学轨迹,内容包括:RMSD、RMSF、B因子、氢键、回转半径、RDF以及距离、角度、二面角等几何指标的测量。 预备知识 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
12月2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NBT丨新算法助推单细胞多组学大数据集成分析 学术文献

NBT丨新算法助推单细胞多组学大数据集成分析

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为研究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扩大了我们对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等的认识。基因表达,染色质可及性,DNA甲基化为我们了解单个细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Nat Biotech | 北大高歌组利用GLUE算法实现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集成整合 学术文献

Nat Biotech | 北大高歌组利用GLUE算法实现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集成整合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多个组学层的探查和监测已经不是困难的事。但是当下每个组学层的测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得到的数据也并不能互相匹配,多组学数据的整合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多组学数据整合有以下几个难点:...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Bioinformatics| MOVICS:癌症分型中多组学集成和可视化的R包 杂谈天下

Bioinformatics| MOVICS:癌症分型中多组学集成和可视化的R包

中国药科大学的老师2020年在Bioinformatics(IF=6.94分)杂志上发表了“MOVICS: an R package for multi-omics integration and v...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Nat commun (IF=17.7) |MOGONET:利用图卷积网络集成多组学数据,实现患者分类和生物标志物识别 专题

Nat commun (IF=17.7) |MOGONET:利用图卷积网络集成多组学数据,实现患者分类和生物标志物识别

为了充分利用组学技术的进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疾病,需要新的计算方法来整合分析多种类型的组学数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老师2021年6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文章“ MOG...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页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及其对裂缝性页岩渗透率的耦合效应:实验研究 科研站库

页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及其对裂缝性页岩渗透率的耦合效应:实验研究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压裂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可以减少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并具有二氧化碳封存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SC-CO2压裂的有效性以及在地应力和孔隙压力...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超临界CO2压裂在不同射孔方位角下裂缝起裂与扩展 科研站库

超临界CO2压裂在不同射孔方位角下裂缝起裂与扩展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压裂在页岩气和致密气开发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一系列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实验室压裂实验,研究射孔取向对SC-CO2压裂裂缝起裂和扩展的影响,并将水作为压裂液与SC-C...
1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章导航

第 1 页 … 第 39 页 第 40 页 第 41 页 第 42 页 第 43 页 第 44 页 第 45 页 第 46 页 第 47 页 … 第 143 页
Copyright © 2002-2020 互动派(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66145号

登录 找回密码

输入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 文章目录
  • 繁
  •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