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互联网+,科研众包能走多远?

  • A+
所属分类:科研助手 经验分享

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鲜明双重属性的活动:一方面,科研工作者需要高度专注、耐得住寂寞与孤单,哪怕一辈子只发现了一种化学元素,一辈子只解答了一个科学猜想;另一方面,即使有保密和竞争需要,科研工作者仍然离不开跨国界、跨学科的交流。高质量的碰撞和争鸣、沟通与协作可能产生美丽的火花,甚至跨时代的发现与发明。

而科研与互联网的结合,让这种碰撞更加火花四溅。

互联网+,对于科研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技重复研究开发、科技资金重复投入的问题,既浪费科技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又浪费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限的科技资金。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即一个科技工作人员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一个科技主管部门不知道其他科技主管部门有没有对类似项目进行资助。

互联网是一个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连接器。例如,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科技项目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科技主管部门在对某个科技工作人员的某个项目进行资助前,要先查询检索一下类似项目情况和该科技工作人员已获得资助情况,以免科技经费重复投入。对于政府财政投资的、非涉密的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要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

通过互联网公开科技信息,不仅可以减少重复研发和科技资金重复投入,使科技工作者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可以促进科技开发单位和潜在用户的供需对接,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减少科技领域的其他一些不良现象,如科技项目暗箱操作带来的寻租、腐败问题,把他人科研成果据为己有、伪造实验数据或产品等不端行为。

无论是出于商业的驱动,还是科研进程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科研互联网+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雨后春笋般的科研众包平台

拥抱互联网+,科研众包能走多远?

根据资本实验室创投数据库,近几年来,科学研究社交网络与众包平台正在快速发展,而且越来越多获得资本的认可。在这背后,是平台本身对群体智慧、科研资源的聚合价值。

科研众包(crowdsourcing)是当代科研活动的一种新方式,它通过互联网聚集全球科研人员的智慧,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共同解决科研难题。

无论是一家企业、一所高校,还是一个科研机构,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总是有限的,科技人员的能力往往也是有限的。许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遇到过单凭自身单位的科技人员无法解决的科技难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这种碰撞和争鸣、沟通与协作已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除了线下的各种访问学者计划、学术研讨会、联合攻关项目,在线社交网络与众包平台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平台上,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可以继续在“孤单”中埋头苦干、精耕细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全球的同行适时交流最新的学术动态、科研进展,或者联合开展研究项目,共同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的对接。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众包的方式,集中外部多个研究参与者的努力,成功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由于这次众包科研尝到了甜头,高尔斯后来启动了“博学者项目”,将更多新问题放在网上,希望集合全世界聪明的头脑,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科研走出实验室,正在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非专职科研人员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此后,类似的科研众包项目层出不穷。创办于2001年的InnoCentive,是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的子公司。作为一个生物和化学领域的研发供求平台,开放给所有有需要的人和组织。“求解者”会在平台上公开张贴难题,相当于一个张榜告示,上面写明待解决问题的详细说明,还要明确截止日期和奖励金额。紧接着,全世界各地的科学人员都可以注册成为该平台的“解题者”,然后选择自己能够接手的挑战题目,并按照要求提交最后的方案内容,当然这些都是有网站作为背书保障的。“求解者”筛选所有提交过来的解决方案,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最优答案,然后发送奖金。

科研众包?为名还是为利?

从表面上看,“博学者”和InnoCentive等商业运营项目的区别非常明显。“博学者”项目鼓励真诚合作,而InnoCentive等商业运营项目则支持积极竞争。每位“博学者”用户都可能在他人的基础上再前进一小步,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疑难解答中来,而非争先恐后成为最终赢家。

但究其本质,“博学者”和其他商业运营项目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参与者自己必须满怀热情。正如InnoCentive创始人阿尔法·宾汉姆(Alph Bingham)所说:“获奖者往往不会把奖金当做自己的首要动机。他们的动机往往更为‘内在’,比如享受纯粹的智力刺激,或者受到好奇心的强烈驱使。”InnoCentive也打算通过一些非现金奖励的方式来激励用户的内在动机,比如向优胜者提出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或者联合新闻机构对获胜者进行报道。Kaggle则鼓励用户,“为了财富、名声和乐趣,像一名数据科学家一样参与竞争”。

对此,基钦说:“适当竞争于科学有益。但是,如果问题很差劲,可能根本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可见,科研众包对于那些外部的研究者来讲,最大的激励不在于金钱,而是一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除了赢得发布问题的需求公司的认同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同行圈内的认同和肯定。

科研众包究竟将如何深刻影响国家科技体制、政府科技管理如何应对和适应它带来的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科研众包也有一些初步的探索,例如ChemBeanGo科研知识共享平台,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知识共享。ChemBeanGo内容由CBG用户主导,内容包含科普知识、专家观点、同行经验以及很多实践经验,包括分离方法、合成路线、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从而提高研发效率,让知识和经验的创新者和分享者获益。

可以预测的是,会有更多的科研众包平台在中国出现,也会有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加入到国内外的众包平台中,这对于中国科研界来说,必定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weinxin
我的微信公共号
我的微信公招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