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药物分析中我们总会遇到些难题,在束手无策时如果学到这些小技巧,那绝对是豁然开朗。
1在做中药材的浸出物的检测时,一定要按标准控制好溶剂的浓度(如乙醇等),否则检验结果会差异很大。
2做原料残留物检测的时候,如果主药对杂质有干扰,现有方法无法检出,需要自己建方法的话,要优先考虑利用理化性质将杂质分离出来再进行测定。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时应该考虑一下展开剂的温度与配制顺序,有时会影响色谱的结果。
4做药品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时,可以不拘泥于规定的色谱柱,通常的BP-624可以满足要求,取样量也可以灵活调整,标准溶液浓度根据限度做相应调整就可以了。
5在采用HPLC法测物质含量时,如若流动相中用了缓冲盐,一定要注意其pH值,放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变化,而某些药物对这种变化很敏感。
6在温度低的环境下做一些中药制剂的萃取时,往往会出现乳化现象,即两相不容易分层,这时可加入少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或者用电吹风对分液漏斗加温或用热抹布敷,可以加速其分层。
7非水滴定中,试剂的含水量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如更换不同厂家的冰醋酸,试验结果会出现不同结果。
8中药制剂的溶液(比较稠或量少)要用滤纸过滤时,可以先通过离心的方法使之分层,再去过滤。这样可以加快过滤,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环境温度高时)。
9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人参、麻黄的含量时因检测波长为边缘波长(203、207nm)往往一次不能成功,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检测器。可卸掉色谱柱,直接连接检测器,用0.1%的盐酸清洗检测池4小时,效果会好些。
10在做不溶性微粒的时候是可以进行超声的,药典也有要求,可以进行30秒的超声。特别是像冻干粉针这样的品种,进行超声或者放置可以使不溶性微粒的数值减小,大家可以实验一下,放置后数据明显降低。
11当用高效液相测定肽类时,使用梯度条件情况下,在做第一针样品前,最好走一个空梯度,这样保留时间会一致些。
12做油性基质提取时,由于受温度影响严重,常出现乳化现象,分层时间长,可上离心机只要几分钟。
13中药做薄层鉴别时,需要检测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应该与提取方法、展开剂极性、显色条件相适应。比如生物碱类成分,多显碱性,因此提取方法多为碱性氯仿回流,展开剂中肯定有浓氨或二乙胺,显色用碘化铋钾试液。
再如黄酮类,不论是黄酮苷还是苷元,分子结构中都有酚羟基而显酸性,所以提取方法多为用乙酸乙酯在酸水中萃取,展开剂多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系列,显色剂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或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另外,做薄层时,建议用甲醇处理一份供试品溶液备用,他的内容囊括了你需要检验的所有成分,如果某个薄层你做不出来,就可以用这份供试品溶液复核,如果有斑点,改进一下你的制备方法就可以了;如果还没有,就考虑是你样品的问题了。
14样品为西林瓶装的粉针剂在做无菌实验时,往往由于压力很难吸出来,但在加入无菌注射用水之前,先用无菌注射器推入少许空气,再加注射用水,就很容易用无菌注射器将样品溶液吸出来。
15在做中药材的浸出物的检测时,药材的颗粒大小要过筛,过大的块状影响浸出效果。
16铺聚酰胺板时其中粘合剂宜选用可溶性淀粉,可溶性淀粉先溶于热水中,晾凉后加入聚酰胺粉研磨就OK了。铺出来的板子没什么裂纹。聚酰胺粉大概0.7克左右,加可溶性淀粉0.3克左右溶于10毫升左右的水中。
17测定各种中药材或中成药含量测定时,配制对照品前,除特殊规定外,对照品一般要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12小时以上。
18采用蒽酮法测核糖含量时,蒽酮要现用现配,棕色瓶装,稀释硫酸应于30-40度时加入蒽酮液中混匀。标准葡萄糖于60度干燥2小时配制。
19中药注射剂检验树脂项时,用的氯仿最好用优级的,不同的试剂对结果影响很大,同时在提取放置的时间尽量长些,使其完全分开。
20在用高氯酸滴定药品含量的时候,如果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室的环境温度与滴定液的标定时的温度相差较大的时候,可以用电炉在通风橱旁边的地上加热,这样可以适当提高实验的环境温度,而又不会使温度过高,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1有些对照品溶解性很低,配制时最好不要采用稀释法,而要采用一次配制法并且最好加热或者超声处理,例如槐角碱、橙皮苷等。
22用氨试液萃取水饱和正丁醇提取的三七类皂苷类成分时极易乳化,可在50度左右加热促进分层,效果非常好。
23按照药典标准在进行氢氧化钠的铝盐与铁盐的检查时,滤渣用水洗净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清洗不干净容易造成结果超标。建议用硝酸银溶液测定一下流出液的氯离子浓度,判断滤渣是否洗净。
24抗生素效价测定时,加液时特别要控制好加液量,使用相同的钢管和用加液枪定量加入相结合,保证加液量的一致,这样平行性好的不得了。
25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时加菌量一定要准确,否则结果会相差很大,不建议使用10ml的刻度吸管。
26中药材及制剂的的浸出物检测,温度影响相当大,误差有时会达到100!
27做薄层展开的时候,特别是中药的品种,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变化!比如人参就得再10度一下才能分开。再就是预饱和,这个环节也很重要!
28配制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时不能超声或剧烈振摇,否则会变色。
29在做头孢类原料药时,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泊肟、头孢拉定等,一定要临做配对照品溶液或供试品溶液,因为头孢类普遍不稳定。此外,很多其它的药品也存在对温度、光照、湿度等敏感的现象,要特别注意影响因素。对于这类不稳定的药品,有时可能要做系统适应性试验,考察主成份与降解产物的分离度等等。
30在对药品进行检验时,有时不能完全按照质量标准检验出来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比,选取正品或是质量较高的药品对比进行试验,因为有些标准制定不太标准,特别是以前卫生部标准。
31环氧乙烷残留检测时显色反应应在暗室存放。
32生物碱的薄层鉴别显色问题,薄层展开后,取出晾干,若太干则稀碘化铋钾显色剂吸附较大,背景干扰大。稍干后,效果较好。
33在做药材含量时,有的要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到溶液无色而且很多没有时间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麻烦。经过多次反复多样品对比实验,实际上回流2.5个小时和回流5、6个小时所得的结果差不多。还不如直接回流3小时。
34做液相有关物质分析时,有时不知道样品峰里是杂质峰还是溶剂峰。可以做个小实验,加大溶剂里面不同溶剂组分的比例再分别进样,这样可以在色谱峰中看到溶剂峰有明显增高的现象。(当然是说某些品种或某些试剂才会这样体现的)。
35如果展开剂成分比较复杂,板也要放里面饱和,这样RF值重现性会比较好。
36在溶出度时,特别是磷酸盐的介质,需测定pH值,一些药物对pH值比较敏感,不同的的pH值下溶出度数值完全有差别。
37化学原料药鉴别试验要选择专属性较强的项目,首选红外、次选HPLC保留时间,原则上选择了专属性较强的项目,其他专属性次些的没必要放进去。
38中药液相测含量时,因每次配制的流动相有差异,按标准配制的流动相,有时峰分不开,可以适当调整比例,改善效果。
39药物分析,所用的试剂质量很关键,我们做抗生素的聚合物含量时,经常在聚合物出峰的时间也出现倒峰,查找了所有仪器和溶剂,最后确定是一个化学试剂厂生产的磷酸二氢钠的原因。
40在做中药材薄层层析时,很多药材因为含有羧基或者氨基会造成跑板拖尾现象或者重叠,这将难以和标准品比对。建议大家含羧基的药可在展开剂里面加少量羧酸,含氨基的药可以在展开剂里面加少量三乙胺。
41有人误将浓硝酸(在空气中有“发烟”现象)作为“发烟硝酸”使用,进行托哌生物碱药物的硝化-氢氧化钾呈色鉴别反应,结果不能得到正确的颜色反应,造成假阴性结果。该呈色反应的机理为利用样品的水解产物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硝化为三硝基衍生物,在氢氧化钾的醇溶液中形成醌型化合物而呈色。“发烟硝酸”是指含HNO3达86-97.5%以上的浓硝酸。而“浓硝酸”虽有"发烟"现象,但其HNO3仅为69%-71%,用于上述呈色反应,会因为硝酸浓度不足而使反应不完全,形成假阴性结果。